(资料图片)
公元226年,曹丕去世,其子曹叡继位,蜀汉丞相诸葛亮见有机可乘,就迅速组织兵马,准备北伐。据《三国志》记载:亮身率诸军攻祁山,戎陈整齐,赏罚肃而号令明,南安、天水、安定三郡叛魏应亮,关中响震。从第一次的战事来看,显然蜀汉还是占据了一定的优势,然而,兵力雄厚的曹魏很快就做出应对措施,就连曹叡都亲自来镇守长安了,并且派出大将曹真、张郃等人拒敌,双方处于胶着状态。
就在这时,诸葛亮做出了战略上的失策,他没有听取刘备生前再三叮嘱他马谡不堪大用的建议,让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去镇守街亭,阻挡张郃,结果正如刘备所担心的那样,才大志疏的马谡否定了王平提出的"屯兵当道"的良策,率兵据山而守,表现了其狂妄自大、麻痹轻敌的性格,结果最终导致陇道很快被曹魏攻破,诸葛亮想以绝陇道的计划完全破产,此时如果再不撤退恐怕就要全军覆没,无奈的诸葛亮只好带着北伐大军回到汉中,第一次北伐宣告失败,第一次北伐的失利,严重影响了川中兵士的士气,此前,由于诸葛亮在南中平叛成功后,让众将士看到了希望,继而进行北伐,众将士对此也都充满了希望,结果这次北伐蜀汉却没有占到便宜,诸葛亮率兵回到成都后,蜀汉王朝已经有不少的声音开始反对北伐。
让我们回过头来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形,失街亭之前,诸葛亮已经攻占了凉州,下一步就可以进攻长安了,如果长安一破,则关中就稳定多了,这样一来,蜀汉的生存环境相对来说就要舒服多了,然而街亭的失守打破了诸葛亮的计划,致使他前功尽弃,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,即便是蜀军守住了街亭,那么接下来诸葛亮就要率军攻打长安,这个时候蜀汉的优势围歼战就变成了短板的攻坚战,而且长安城高池深,重兵设防,曹魏的支援相对来说也要便利的多,另外也早从赤壁之战的失败中走了出来,这个时候已经是兵强马壮,诸葛亮此时进攻长安,无异于险中求胜,因此就算没有失街亭,诸葛亮接下来的北伐之路也很难,诸葛亮自己心里也很清楚,逐步蚕食曹魏的领土才是他的真实想法,攻取长安只是诸葛亮的一种姿态,并不是真实目的。
再来看看曹魏集团,曹魏集团的第一任老板是曹操,他是继汉王朝以后真正能在中国大地上称王称霸的君主,他只是被后人抹黑了,他的智慧和谋略以及文学水平,都达到了当皇帝的资格,然而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是忠、孝、仁、义,这四种人是被宣扬的主流,因此曹操一直受此约束,不敢僭越称帝,但是他统一的北方势力却是蜀汉和东吴联合起来也很难抗衡的政权,所以单凭蜀汉一家就想北伐灭魏,完全是不自量力,诸葛亮之所以五次北伐,完全是采用了以攻代守的战术,不然,单纯的防守也会招来曹魏的南进,而且曹魏集团经过曹操、曹丕两代人的努力,已经具备了扩张的实力,就是诸葛亮不北伐,接下来曹魏也会进攻蜀汉。
当时以曹魏和蜀汉的实力对比来看,人口是7:1,兵力是5:1,国土是3:1,这也是诸葛亮为何不敢用魏延的出子午谷奇谋的原因,因为谨慎的诸葛亮不敢冒这个险,实力不允许,万一失败了蜀国将白白损失1万兵力,蜀国总共才10万军队,损失不起,就是成功了也不过是控制长安以西,另外控制着函谷关的魏军也可以迅速从中原地区源源不断调来援兵,无险可守的蜀汉只能在长安一带和曹魏打消耗战,面对兵比自己多,粮比自己多的曹魏大军,可以想象一下谁拖死谁的概率更大些,因此就算马谡不失街亭,诸葛亮也只是暂时能保住陇右,保住陇右就有了和曹魏一决高下的前提(谁胜谁负还不好说),也算是北伐的一大胜利,但离期待的成功还很远。
失街亭只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提前失利的一个契机,守街亭就是为了保住陇右,因为街亭是突进陇右最便捷的一条路,然而当时双方的兵力太过悬殊,曹魏方面,光是张郃的前锋就有2万人,后面还有曹叡亲率的3万精兵坐镇长安,而诸葛亮挺进陇右的全部兵力也不过2万人,就是这样,还要兵分四路:一部继续攻打陇西,一部驻守清水,一部守卫街亭,自己则亲率主力守上邽,在这种情况下,就算是马谡遵守诸葛亮的指令也很难守得住街亭,而且诸葛亮心里也明白,守街亭也只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而已,以使得蜀汉主力与曹魏决一雌雄,决定陇右的归属问题,只是马谡的失败有些太快了,打破了诸葛亮的部署,这样一来,陇右的局势也是急转直下,诸葛亮败局已定。
通过第一次与曹魏交手,诸葛亮也明白了一个道理:"单靠蜀汉兵马,基本上不可能打败曹魏"。唯一可行的计划就是联合孙权合力进攻曹魏,只有这样,也许还能有机会,可是蜀汉刚与东吴交恶,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,当下的重中之重就是修复以往的孙刘联盟,而且更主要的原因是蜀汉刚刚经过夷陵之败,才刚刚过去八年的时间,北伐的实力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,此时北伐,确实有些冒险,失败也在所难免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