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话南京|牛首山:若无六代英雄骨,牛首诸山肯尔高

2023-04-21 18:35:09 来源:扬眼

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


(资料图)

宋·杨万里

出了长干过了桥,纸钱风里树萧骚。

若无六代英雄骨,牛首诸山肯尔高。

1192年寒食日的前一天,已在江南东路转运副使任上做满一年的杨万里奉诏去上饶“决狱”(判案)。杨万里从南京地标性建筑长干桥出发,这座桥为五代十国时杨吴始建,是南唐御街直达城外长干里的必经之道。在后世,这里也是一处春游胜地,有“长干春游”的名目。

过了长干桥,杨万里一路向西南而去。经过牛首山,但见春风早过,到处涧草茸青、杨絮残痕。这样的气候、景色,以及牛首山独有的历史沉淀,让杨万里有许多话要说,他为此写下一组七首《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》,为我们记录下那一年那一天牛首山的春景:

“岭花袍紫不知名,涧草茸青取次生”

“一路东皇新晒染,桑黄麦绿小枫青”

“青天幸自秋江样,须惹三丝两缕云”

……

其中第四首,因别有寄托,历来为人称道:

出了长干过了桥,纸钱风里树萧骚。

若无六代英雄骨,牛首诸山肯尔高。

“纸钱风里树萧骚”,扫墓祭奠,化烧纸钱,正是寒食节的习俗。杨万里所处的年代,上巳、寒食、清明尚没有“三合一”,要到宋元之交,上巳的踏青、寒食的祭祀习俗才会完全融入清明节里。此时他只见牛首山左近,寂静冷清,空旷高远,纸钱灰盘旋飞舞,风吹山林,发出簌簌的声响。

牛首山自古便是南京的一处墓葬区。六朝时,王侯将相外,墓葬地点要么在石子岗,要么在幕府山南麓,要么便在牛首山。而我们熟知的谢安一族,自六世起也葬在牛首山。

牛首山因双峰角立,东晋时,曾被王导指认为“天阙”,即上天造就的两个石阙。石阙是天子、诸侯宫门外的建筑,是国家颁示教令的地方。立石阙能体现国家的礼制与威仪,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。山谦之在《丹阳记》中写道:

晋室南迁,以江淮为界,晋元帝司马睿想在南京(时称建康)正南门宣阳门外攀比义兴(宜兴)汉司徒许彧墓前的二阙兴建双阙。丞相王导请晋元帝乘舆出宣阳门南眺牛首,说,这牛首山两峰对峙,“此天阙也,岂烦改作!”元帝欣然打消兴建双阙的念头。

王导之所以这么说,一是深知东晋草创,不宜劳民伤财,二是以牛首山双峰为天阙,让人们认为晋室南渡至此,并以之为都城,实属天命所归,顺天之举。给这个政权的确立找寻天然的合法性。

如此一来,牛首山便不再是普普通通的一座山峰,地位便非同一般。

同时,牛首山既见证了六朝风云,又见证了岳飞抗金。建炎四年(1130),岳飞在牛首山伏击金兵,大获全胜。《宋史》记载:

兀术趋建康,飞设伏牛头山待之。夜,令百人黑衣混金营中扰之,金兵惊,自相攻击。兀术次龙湾,飞以骑三百、步兵二千驰至新城,大破之。兀术奔淮西,遂复建康。飞奏:“建康为要害之地,宜选兵固守,仍益兵守淮,拱护腹心。”帝嘉纳。

是岳飞守卫了南京城,保住了南宋的疆域,让南北疆域的界限再次分明。是军功再一次给了南宋苟延残喘的机会。“若无六代英雄骨,牛首诸山肯尔高”,说的就是这个意思。

牛首成为春游首选之地,是在明清之际。有学者考证,清人陈章在1756年写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到“春牛首秋栖霞”这一说法,之后,“牛首烟岚”入选金陵十景、十八景、四十景、四十八景,它的春景渐渐为世人所重。

校对 王菲

标签:

推荐阅读>